【作品赏析】
[{"title": "创作背景", "desc": " 本首诗是组诗《竹枝词九首》中的第一首。这组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(公元822年)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。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当地流行着叫“竹枝词”的民歌形式。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,他学习屈原作《九歌》的精神,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,制成新的《竹枝词九首》,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。 ", "refer": "吴在庆 编选.刘禹锡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130-136&梁守中.刘禹锡诗文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36-41", "author": ""}, {"title": "赏析", "desc": "
本诗开头两句写夔门山水雄阔隽秀之美。“白帝城头春草生”写高处。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。时值春天,城头百草茂盛。一个“生”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,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。草因城脱俗,城缘草而含生机。
\r\n“白盐山下蜀江清”写低处。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:江水清澈倒映云天,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,山水互映,各尽其妙。
\r\n“南人上来歌一曲”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。此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与歌的悦耳,但因一、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,便自然地表现出歌声的优美。
\r\n“北人莫上动乡情”,笔锋一转,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,触发起思乡之情。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。此诗之妙,其一在动词传神,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;其二在一景两用,烘托渲染人物形象;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。
", "refer": "吴在庆 编选.刘禹锡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130-136&梁守中.刘禹锡诗文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36-41&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837-841&周啸天 等.唐诗鉴赏辞典补编.成都:四川文艺出版社,1990:484-486&施蛰存.唐诗百话(中).西安: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,2014:123-134&李丽 刘志林.浅析刘禹锡《竹枝词》的内容特色.北方文学(中),2016(11):66.", "author": ""}]